由于各地缺乏实质性的落实政策,校车市场经历了2012年的火热之后开始转入平淡期。在各地的校车推广工作声势渐小的时候,山东省莱芜市提出了“校车村村通”工程,并一步步加大了落实步伐,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校车带来的便利。
莱芜推进“校车村村通”工程
莱芜是山东的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在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重要的冶铁中心,这座以钢铁闻名的城市如今因为校车推广工作再次受到关注。
2013年初,莱芜市“校车村村通”工程启动,钢城区目前已经实现“校车村村通”;2014年,莱芜市将实施“校车村村通”工程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校车在莱芜市的推广示范工作有了进一步保障。
“莱芜的校车推广应用工作推进得比较快,仅就今年而言,莱芜公交订购了我们20辆校车,莱芜长运订购了33辆校车。此前,莱芜长运就已经落实了另一项民生工程——‘公交村村通’。在莱芜市的校车推广工作中,莱芜长运也承担了很大份额的运营任务。”中通客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彭锋说。
校车运营仍挣扎在“温饱线”
问及当前莱芜市“校车村村通”的进程,马明义说道:“近几年莱芜市政府要求莱芜市所有的农村中小学都要实现‘校车村村通’,到目前为止,钢城区所有村都已经实现。到今年9月底,莱城区也要全部实现‘校车村村通’。”
据悉,莱芜长运承担了钢城区全部和莱城区60%~70%的校车运营任务。其中,钢城区的40辆校车运营时间已经满1年。在车型上,受到农村道路状况的限制,路况较差的地区只能使用9米的校车车型,少数路况较好的村用10米车型。
“目前,公司校车的运营情况同全国很多地方类似,综合各项成本之后仅仅只能做到不亏本。校车作为一项公益性质较强的业务,基本谈不上盈利。”马明义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