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需求量的逐年攀升,有关汽车税费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日前举行的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装备处处长李刚的一席话,使这一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李刚此番的言论之所以会引来如此多关注的目光,是因为他抛出的一个观点——呼吁对汽车消费税制进行改革,取消购置税。按照他的“设想”,今后国内的汽车购置税应当逐步取消,并转换为燃油税,变成地方和中央共享,从而降低买车门槛,提高车辆的使用门槛。
此言一出,鼓掌叫好的有之,但质疑的声音也有不少。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多数所谓的“反对者”似乎并不是质疑这种政策调整本身,他们更多的是担心在政策操作和执行的过程中“走了样”——出现购置税尚未取消,燃油税就已来袭的局面。届时,就会变成双重征税,而自己缴纳的税费则不降反增。
除了上述的这种担忧之外,绝大多数的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对于取消购置税,实际上是认可和赞同的。
众所周知,在一些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汽车购置税要么很低,要么几近于无。汽车方面的税费主要在使用阶段征收。国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对汽车征收的消费税主要集中在购买阶段。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车的过程中,就需要缴纳高昂的购置税。
据了解,目前我国按照车辆计税价格的10%一次性缴纳购置税。而在2009年,为了调整和振兴在金融危机下受困的国内汽车行业,国家曾对小排量车推出购置税优惠政策,很好地刺激和拉动了国内的汽车消费。但随着规划期的结束,该项政策早已在2011年1月1日到期,此后购置税又重回10%的税率。
进入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车市的减速慢行,以及一些地方限购政策的频频出台,不少人都认为,国家应该从政策上加以调整,以刺激车市销量的提升,推动产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改革汽车税费政策就被重新提及。汽车购置税的存废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认为是最应该改革的“先头部门”。
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提出,高昂的汽车购置税已经成为挡在汽车业发展之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所以,要促进产业的发展,汽车购置税非改不可。而取消购置税转换为燃油税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使用成本,有效降低汽车的开动率,从而缓解交通拥堵与大气污染;同时还可以在税制设置和税费分配上进一步平衡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承受越来越多治堵、治污压力的地方政府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撑,有利于地方政府理顺汽车消费思路。
这样看来,取消购置税转换为燃油税可谓是好处多多。但在笔者看来,作为影响国内汽车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汽车购置税要想一废了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其中,中央和地方如何对税费进行分享就是一个大难题。同时,如果将购置税改为燃油税,是不是能起到一定的结构调整作用,也是一个未知数。如此一来,单纯地取消汽车购置税,征收燃油税,似乎并不能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因此,从目前的政策环境出发,购置税似乎还有其存在的价值。或许,相关部门在进行政策调整时,可以更加“温和”一些,暂时保留购置税,使其和消费税共存,但在不同的地区实现差别税率,实行分档次征收。待时机成熟之时,再彻底就其加以改革,或许是更加适合当前实际的一剂“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