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韬克商用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品鉴赏 > 客车 >
放开股比 意欲何为?!

来源:搜狐博客    作者: 阅读:25 日期:2013-12-11

 中国政府对中国汽车工业中合资企业50%股比的限制,总是引人惦记。最近,关于放开合资企业股比的舆论又甚嚣尘上。

“放开股比,意欲何为?!”这一问题如果让跨国公司回答,那么很干脆:就是为了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分得更大的利益,为了更好地控制合资企业。全球金融危机中跨国公司无暇东顾,甚至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售1%的股份(但是,危机解除立即买回,可见其对股比之重视)。如今,危机基本过去,当然跨国公司又准备好好地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享受相对发展较快的中国汽车市场所带来的红利了。

有些“智囊机构”呼吁这件事,也可以理解,拿了跨国公司课题经费,到外国去考察了一番,不说两句,总是不好意思;或者是对于汽车工业缺乏了解,读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书,难以解脱。

但是,最近很奇怪的是,政府机构某些权威人士在大张旗鼓地宣扬“放开股比”。对于这些人来说“放开股比,意欲何为呢?!”

“放开股比”必须结合中国经济具体情况,结合某些行业的具体情况,并非越开放越好。如果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汽车工业就毫无选择地任由跨国公司横冲直撞,中国汽车工业早就不存在了。中国汽车工业就会像拉美汽车工业一样没有任何发言权,成为跨国公司的小伙计、附庸。

当下中国汽车工业到了“放开股比”的时候吗?笔者自去年到今年,调查了我国主要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开发的进展,有两个基本结论: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自主开发已获得了很大进展,现到了关键转折点;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开发,在拥有合资企业的大汽车企业中主要依靠合资企业的利润来予以支持。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盲目地放开股比,对于自主开发会产生致命的打击。有关人士和有关部门想到这一点吗?了解有关情况吗?

目前中央已经取消了单纯依据GDP评价地方政府业绩的评价方法,对于主管对外开放的政府部门来说,也应当取消外资引进越多越好,单纯依据引进外资数量来显示业绩的做法。对外开放不是目的,通过对外开放发展中国经济,使中国人民获得更大福利才是目的。如果“放开股比”使跨国公司欲望得到满足,同时搞垮了本国汽车工业,这样的开放有什么用呢?

即便要开放,也要认真研究,循序渐进。而不是乱拍脑袋,乱说一气。据笔者了解,中日韩三国刚刚开始的FTA谈判中,日韩两国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中国放开汽车合资企业的股比”。难道还没有交锋和博弈,我们自己就投降了,或者把底牌让人家了解吗?

总之,某些官员的讲话,有太多让人难以理解之处。笔者人微言轻,只想问三句话:如果放开股比,某些官员和机构能够承担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开发中道夭折的责任吗?能够承担中国汽车工业丧失发展主导权的责任吗?能够承担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的发展受到沉重打击的责任吗?历史责任是沉重,但遗憾的是,一旦到时候真正要找责任人,又可能无人承担了,就像坐失了20余年通过政府采购发展轿车工业的时机。却无人负责那样。